云顶国际官网登录入口——云顶集团4008官网

售前咨询二维码
  • 扫码一对一咨询
在线留言
售后咨询二维码
  • 扫码一对一咨询
在线留言
防汛抗洪,无人船带来智能化解决方案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洪水多发的国家,特别是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分布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珠江等七大江河,降雨量充沛,每年汛期来临时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当前,中国已全面进入汛期,6月以来已有25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占全部超警河流的92%,尤其南方地区,已经历了多轮强降雨过程,多地发生洪涝灾害,造成逾1200万人次受灾。
未来两月雨带逐渐北移,南方进入“台风季”,江河洪水或多发频发,是防汛关键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国防汛工作已经逐步改变过去“人海战术”的思维,在保证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抗洪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及技术,被应用于防汛救灾的实际应用中。无人船及相关产品的成熟完善,给现代防汛救援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无人船能在水域情况不明的情况下,接收指令快速执行任务,并实时传输现场信息,弥补传统方式动员速度慢、缺乏有效数据和存在人员安全风险的不足,可以快速为防汛抗洪提供决策依据。

  01 流量监测,无人船闻“汛”而动

汛期河流水情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水位的升降、流速的快慢、流量的增减等。对江河湖海的流量流速和水位情况进行监测,可实时掌握可用水资源、水道流量信息,通过水闸调配各区流域水量以防范汛情。

传统的测量包括人工船测、桥测等,这些测量方式在汛期有一定的局限性:定点的测量覆盖面小,数据量少,洪水中的悬移物质可能会阻碍设备和线缆的正常工作,增加仪器的测量误差:遇突发性洪水或上游水库泄洪的情况需要2小时间隔数据时,甚至需要几组人员前后同时测量,工作量大且存在安全隐患。




传统人工流量流速测量不安全且数据误差大


全自动测量无人船三体结构防沉设计,具有良好的航行稳定性,3级风浪下可正常作业。尺寸小,可放于汽车后备箱运输,15公斤轻便设计,1-2人便可操作;喷泵式的动力系统,能防渔网、防水草。搭载走航式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无人船,可以移动式地进行更机动、灵活的水流流速流量监测,可自动实现比人工测量更高效的流速流量测量。同时,还可以实时传输数据,生成流速流量图。同时,还能确保作业人员人身安全,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帮助防汛部门作出科学决策。





无人船智能、高效解决流速流量测量问题



扫码了解全自动测量无人船更多信息

02 地形测量,水下“CT”更直观

水下地形的测量能为水库蓄水调水、安全管理、水下淤堵段清淤、疏浚和泄流工作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汛期前后的水下地形数据比对,及时掌握第一手地形变化情况,为科学治水提供技术支撑。因此,周期性对库区水下地形进行测绘至关重要。


常规的水下地形测量工作量大、浅水适应性差

相对于有人船在浅滩、近岸、水流湍急等复杂环境下测量作业难、效率不高的问题,采用无人船搭载声纳探测设备的测深系统,犹如水下“听诊器”,测量时,在重点水域来回扫测,数据实时采集,经过处理后即可绘制出水下地形地貌图。




全自动测量无人船测量效率高,浅水区域也可作业,无测量盲区

全自动测量无人船双体船型设计,快拆装结构,可以深入库区交通不便利的区域进行作业纯电力驱动,不会对湖泊水库造成污染。灵活、低噪音、巡线精度高,为声学探测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浅吃水设计,使其深入极浅区域,减少测量盲区。


扫码了解水下地形测绘无人船更多信息

03 水中遇险,水面救生机器人紧急救援

防汛抗洪工作中,人员的生命安全是首位。遇到人员落水的情况时,传统的近距离救援采用人工抛投救生圈,但人工投掷的指向性差,易耽误黄金救援期;远距离的救援则采用救援人员驾驶冲锋舟赶往现场,为确保救援安全,冲锋舟上需配备2名以上人员共同施救,特殊情况,还需要救援人员下水施救,洪水区域的水况复杂,整个救援过程耗时耗力,且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风险


传统救援方式耗时耗力

“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是一款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自重13公斤,轻便易携带;外观坚固耐用,可随意抛投,航行速度4米/秒;拖拽力大,可承重150公斤,同时拖拽3个成年人也毫无压力;操作简单,易上手,无经验者也可快速掌握,最长遥控距离可达500米;遇到险情时,只需将救生机器人抛掷水面,即可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将其拖拽到安全区域,全过程救援人员无须下水,只要在岸边或船上遥控施救。救生机器人救援效率与质量高,且能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



水面救生机器人救援高效便捷,动力足

受灾地区情况复杂,被困群众往往处在断水断粮的困境中,等待救援人员和补给物资的到来在洪水中运输物资非常困难,成堆的漂浮物阻碍了冲锋舟、木船的行驶速度,纵横交错的电线、隐藏在水中的树木,使船只在前进过程中险象环生。




传统有人驾驶舟船运送物资的方式危险性大、效率低

另一款水面救生机器人 “水上飞”移动救生担架床,可承重200公斤,运输与续航能力更强。担架型设计,船身配备防滑块和绑带,适合人员趴卧,适用于老弱幼、行动能力弱或无行动能力的特殊人群。防洪期间,除可实施救援外,救生担架床5米/秒的高速设计,接收指令后可快速、精准到达指定区域,浅吃水可用于生活与急救物资运送补给,弥补水上短距、紧急场景下的运输需求。


 “水上飞”救生担架床运输与续航能力更强


扫码了解水上移动救生床更多信息

水面救生机器人与救援人员的有效结合,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救援人员所承担的风险,提升了救援人员的防汛救灾效率及应急救援能力,同时也为救援人员展开有效救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充分保障了受灾群众的生命与财产。

无人船及相关设备为防汛救援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平台搭载卫星定位、实时通讯、水下测量等多种设备,实现无人工干预的自动化数据采集和保障施救人员安全前提下的高效落水救援。

总结:
与传统防汛、救灾工作方式相比,无人船小巧轻便,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范围广等诸多优势,可有效避免防汛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风险,效率更高,传递汛情更精准,为应急处置提供参考依据,用智能化设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